• 全国服务热线:13990001111 13990006666
  • 电 话:0813-2209853 0813-2301396

新闻中心

News

自贡灯会到上海

2018/02/23

光耀浦江上海,这个已有500多年建城史的东方大都市,曾以她发达的商业著称于世。在精明、干练的上海人面前,在这个有着独特的“海派文化”的“东方巴黎”,自贡灯会还能再放异彩吗?
 
1990年9月14日,有35组大中型灯组,500盏工艺灯的“90上海?自贡金秋艺术灯会"在鲁迅公园揭幕。47天的展出结果,却是:倾倒游客250万,赢得近40个国家、地区的海外朋友美好赞誉,贸易成交额3亿元,在沪销商品l亿元,虹口区四川北路一条街商业销售比上年增加5000万元!
 
真可谓——银河落上海,浦江畔盛况空前盛况之一:新闻界报道多姿多彩灯会l4日晚揭幕,次日上海几家主要报纸都在一版显著位置加以突出报道。其特点有三:,标题醒目。《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三报均是肩题、主题、副题一应俱全,并注意字句的锤炼,特别是肩题各展风姿。《解放日报》用了“壮观"、“宏大”、“精妙”、“迷离”一串形容词。
 
《文汇报》则用了两句七言诗:“万千灯彩夜如昼,疑是银河落申城"。《新民晚报》的标题向来受人称道。这次他们推出一幅水墨画:灯火人影两声,组成雨夜观灯图。第二,各具特色。《解放日报》在介绍灯组的精美方面,不惜笔墨,除一版发消息外,还在二版头条位置发特写,对瓷器灯、二龙戏珠和几组药瓶灯作了细致的描绘。《文汇报》除介绍灯组外,更深入一层报道自贡灯贸结合的成果。《新民晚报》则举重若轻,文笔简炼洒脱。第三,图文并茂。上述3报均在一版显著位置配发大幅照片,其中,《解放日报》为突出,一版中部是荷花仙子灯组的大幅照片,二版的特写也配了3幅照片。
 
上海的其他一些报纸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也报道了灯会开幕的消息。灯会开幕前,上海许多报纸都陆续作了不少宣传报道。《上海旅游报》9月7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消息,对灯会作了精彩的预报。《新闻报》9月13日的第4版是灯会专版。该报9月11日在一版右上部以《灯在上海分外明》为题,全面介绍了灯会暨经贸会的筹备情况。上海各报台对灯会的报道,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彩纷呈,为上海方兴未艾的灯会热又添一把火。
 
盛况之二:灯会夜市方兴未艾为重振“夜上海”雄风,上海主要商业大街之一的四川北路于9月15日至lo月31日开设本市建国以来首屈一指的灯会夜市。
 
堪称“举世一绝"的自贡灯会座落在四川北路的鲁迅公园内。装有虹口标志的大型过街牌楼和74条过街环形灯及无数彩灯、霓虹灯、灯箱的四川北路商业街从鲁迅公园门口一直延伸到四川路桥,全长达3.4公里。沿线300多家商店全部开设夜市,营业到深夜10时30分。吃穿用玩样样俱全,观灯购物相得益彰。成为本市规模大、营业时间长、独具特色的灯会夜市街。
 
灯会期间,商店的营业员人人佩带工号,站立服务,开展优质服务示范表演,并设投票箱,接受顾客评议。商店值班长佩戴明显标志,加强现场管理,接受顾客投诉。区饮食公司还专门从广州、杭州、烟台、扬州、无锡和市内兄弟区请来各种帮别的特级名厨师,在花城、西湖、凯福、容杨村、太湖、三八等饭店公开挂牌,推出一批名特菜肴、点心。区服务公司在鲁迅公园门口和四川路桥堍设立夜景拍摄点。艺林照相馆新增特快彩扩一小时取件,并提供夜景拍摄指南。朝晖照相材料商店代客免费排除照相机、闪光灯小故障。
 
盛况之三:彩灯倾倒满城众每当夜幕降临,繁华热闹的大上海便成了灯的海洋,闪烁的万家灯火,耀眼的柜台橱窗,明亮的店堂,夺目的广告……处处流光溢彩。连一些以上海为背景的电影也和灯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夜城》、《霓虹灯下的哨兵》,人们不是都很熟悉吗?对于灯,上海人可以说是见惯不惊,习以为常了。然而,当他们来到鲁迅公园,在自贡工匠们的杰作面前,一个个都折服了。
 
当“荷花仙子”梦幻般升起的时候,池畔一片欢腾。
 
在“九龙壁”前,照像机的闪光几乎没有间断。
 
面对工艺精湛的瓷器灯“二龙戏珠",好奇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虹口区味美思饭店服务员高鸿凤观灯后激动地对记者说:“自贡人真聪明,彩灯棒极了。灯会使上海人发高烧啦!”上海市闸北区塘沽路第二小学学教师周玉妹观灯时,扶着80高龄的母亲一路细看,不知不觉到了关灯的时间,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去。第二天,她给灯展团负责人写了一封信,对自贡彩灯大为称赞。她表示“还要去看。自贡的彩灯艺术值得上海人学习。”
 
上海三联书店总经理林耀琛对记者说:“自贡彩灯比我原来想象的要好得多。”
 
交通银行自贡支行为自贡经济发展,已拆借到资金l000万元。上级银行总处还批准自贡支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00万元。
 
从灯会开放的l5日起,四川北路日夜人流如织。据统计,到17日,游人不下l20万人次。天晚上营业额高达250万元,比平时增长一倍多。其中22家饮食店的当天营业额达30多万元,是平时的两倍。中高档消费品销售看好,大荣呢绒店当天的营业额高达7万多元,是平时的3倍,且批发出商品70多万元。
 
上海明园电筒厂投书《解放日报》,感谢自贡灯会救了企业。原来,这家工厂生产煤气点火器和袖珍电筒,下半年出现亏损陷入困境。灯会开幕后,企业立即按出口样品试制出礼花电筒,一个半月便销售l5万只,盈利36万元,一下子跳出“谷底”。若在平时,不要说15万只,连l50只也卖不出去。
 
灯会历时47天,接待中外观众250多万人次,门票总收入894万元;以灯为媒的经贸会,内贸成交额达4亿多元,外贸成交额709.64万美元。
 
自贡灯会给上海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大冲击!而上海人也不愧为上海人,他们从中也在借鉴、吸取、自省和反思。在大上海的繁华街头、僻静里弄,除了对自贡彩灯的赞不绝口,对灯会经济效益喷啧称奇之外,上海人在思考——从自贡灯会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又可谓——彩灯照申城,上海人反思自省反思之一:自贡灯会带来了颇有启示的文化观念近一个月来的鲁迅公园热闹非凡,90上海——自贡金秋艺术灯会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游人,他们从未看到过如此盛大的把声、光、水、动完美结合起来的艺术灯会。那九龙壁上腾云驾雾的彩龙,那一池碧水里时隐时现的荷花仙子,那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那猕猴山上欢蹦乱跳的猕猴……令人叫绝。据了解,到10月底灯展结束的团体票已订购一空。自贡这地方,通过彩灯的传播使好多人都知道了;自贡,借助灯的魅力使它在东海之滨名声大振。
 
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自贡,是天府之国的一颗名珠。然而,引人注意的,还是自贡人在努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那种重视文化价值观念——那种开放型的文化观念。在自贡,几年每年都要举办极高规模的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大规模的文化活动,在财力上人力上都要有一定投入——有的投入还不少,对此,自贡人是怎么想的呢?这次,我向率队来沪的自贡市市长陆强和自贡市委副秘书长、灯贸会主任胡德思分别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自贡作为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悠久的井盐历史、壮观的恐龙群窟和宏丽的年节灯会这“三绝"而闻名,继承发展这“三绝",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人民精神影响很大。同时,由于提高了自贡在国内直至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反过来就会促进经济的繁荣。
 
然而,如果只是把文化当作手段,把经济当作目的,这还是片面的。陆市长说了这样一个观点:经济固然重要,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更重要。自贡市在作城市总体规划时,把文化建设放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邓小平同志1958年到自贡时提出,应搞一个盐业博物馆,有一批专业人员从事盐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川剧这个影响很大的地方剧种,现在面临危机,在自贡却不一样,市政府交给川剧团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川剧观众,组织川剧团到大学中去演出。自贡川剧团如今每年都有好戏出台;自贡姑娘高敏获得奥运会金牌后,市政府专门盖了一所跳水练习馆,以培养更多的“高敏”……自贡灯会给上海人民带来了一个观灯赏艺的机会,也带来了对我们颇有启示的文化观念。
 
反思之二:真正“上品”的东西群众乐意消费上海人对一个灯会表现出如此巨大的热情,恐怕还有其他原因。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而现在,大众化的娱乐场所很少,看的电影也不多,电视节目又少有精彩的,买了录相机的往往只能看蹩脚的打斗片。在市民贫乏的文化生活中,自贡灯会补充进来了。偶尔有了这么值得一去的场所,人们便蜂拥而至。
 
由于自贡灯会倍受上海市民的欢迎,我们可以看出,如何丰富和满足他们的文化生活,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大问题。同时也说明,只要真正是属于“上品”的东西,无论是电影电视、音乐、戏曲、书籍报刊,群众是乐意掏出钱来消费的,怕就怕拿不出多少可供消费的优质精神产品。
 
反思之三:上海也应有自己的文化形象250多万上海人和在沪中外旅客心甘情愿地掏腰包看自贡的灯,买自贡的盐、酱、酒,结识自贡这个遥远而陌生的朋友,临别还要身自贡人竖起拇指——你们干得真漂亮。
 
“这灯会我们上海何以不能办?凭上海的工业技术,应该搞得比自贡的好。”这话不错。可是我们曾办过比这“技术级别”更高的激光灯展,门票2元,没有这么轰动!
 
“自贡市在灯会上卖盐卖酱卖酒,我们也可以借灯做生意。”可在45天灯展里,除了益民厂的雪糕、浦光牌酸奶和雪碧等饮料,以及一家街道厂的水晶灯玩具,我们在公园还看得到哪些上海货的踪影?而与此同时,四川路天天“借光”,营业额扶摇直上。
 
上海人,确实应该好好想一想。上海的文化形象是什么?
 
聪明的自贡人找到了一种形式,把“龙”、“灯"、“盐”(以盐为首的城市产业)巧妙地融为一体,组成“自贡灯会”
 
向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中心城市展示它的独具魅力的文化形象。千百万中外观众从灯会认识了自贡,并深深为自贡的魅力所吸引。用自贡人自己的话说,这是“以灯为媒,以灯会友”。灯是自贡的城市文化形象,上海没有恐龙和灯会。
 
任何对外开放的城市,都把扩大对外经济交往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可是怎样才能实现这一任务呢?讲得实际点,凭什么吸引别人与自己谈生意、来投资呢?
 
国外有人曾撰文把政府间关系的官方渠道定义为“轨外交”,而把旅游等人民和人民之间的非官方渠道称为“第二轨外交”,认为它是“同新出现的贸易伙伴进行货物贸易和建立服务关系的前提”,能使人得到“对世界更大范围的了解",是“朝着世界和平与繁荣目标前进”的改善关系的基础。
 
塑造开放城市的文化形象,目的就是为了推进“第二轨外交”。试问:“迷人的中国”、“欢乐的上海”,不正是寻找贸易伙伴和值得投资的佳地吗?
 
反思之四:要从“自贡道路"认识上海迄今为止,以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走南闯北,产生社会性轰动的,还只有自贡。因此,我们为此说,自贡人已开始走出一条“自贡道路”。
 
其实,自贡灯会、潍坊风筝节、曲阜孔子祭,还有苏州丝绸节、宜兴瓷绸节等,它们的城市文化形象,其共同点,就是特色思维。
 
并且,这种城市个性文化及特色发展思维,在中国众多文化特色不那么鲜明的城市之中,不能不说,还确实是一个尚需下大气力研究和解决的城市战略命题。
 
但是,我们中国大的城市上海,却不能仅仅满足于城市个性文化形象,不能仅仅具有特色思维。鲁迅曾讲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然而,越是世界的,却不一定就是世界带头的,不一定就越是带领世界潮流的。
 
从城市文化地位来讲,有因其特立突出的文化现象而称誉世界的,也有众多城市凭借个性文化形象走向世界的,然而,在世界已有的个性鲜明的城市群落之中,存在着个性带头的,存在着世界带头的。
 
我们中国到了今天,不但需要丰富多样、各具风格、不能取代的城市个性文化(以求它们“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而且尤其需要有条件的城市,创造世界带头城市的个性文化。如果要讲城市文化个性,就不仅仅是各具地方特色的个性,不仅仅是各具本国特色的个性,而是创造出世界带头个性。
 
我们的城市发展思路,也就不但需要特色思维,尤其需要世界文化带头的特色思维。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们以为:在许多方面都有实力的中国大城市上海,它的文化形象,不应该仅仅“是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汇点之一”的海派文化现象,不应该仅仅是展示“中华艺术”的“中国门户”。笔者以为:如果真正是“向自贡灯会学习”,就要学习自贡人在城市文化形象方面的时代创造精神。那么,上海的文化形象则可以是:根据自身特点,选取某一世界上至今还没有成大气候然而又极有前途的特色文化,向世界有影响力的地区展示自己可以在这一领域带领世界潮流,并逐渐向其它领域辐射开去。
 
反思之五:自贡灯会给上海人的文化与经济的启示近一个月来,上海人卷起一个热点,到四川路鲁迅公园看灯去!现在每天观灯的人数高达三四万人,灯会负责人对记者说,到十月底灯展结束的团体票已订购一空。在订5元门票价格时,开始有关部门认为太高,某些领导对此价格也提出疑问。可是在他们参加开幕式和现场观灯后,都认为花5元钱值得。灯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花以友风趣地对记者说:“这次灯会门票价格是在临近开幕才定下来的,可谓货真价实啊!”
 
人们这么如醉如痴地观灯、议灯。这说明这次灯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它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灯会给人个启示是,自贡人办灯会,除了弘扬民族文化外,更重要的是以灯为媒,灯贸结合,拓宽市场,促进销售。灯会给人第二个启示是,灯会的效益不只局限在公园里,而是扩大到到附近街市,给四川路和虹口区带来了繁荣。
 
灯会给人的第三个启示,就文化生活而言,上海人特别喜欢老少皆宜的文化娱乐活动,两头喜欢,中年人也就带动起来,这次灯会在上海这么轰动,奥妙就在这里。
 
这次灯会取得了成功,但灯会组织者反映十分吃力,很多工作也非旅游、地区、园林部门所能解决的。而自贡市办灯会,市里有灯贸委员会常设工作机构,由市领导统一指挥,因此他们工作有条不紊。这也从另一方面给我们启示,在今后组织这些大型活动中,全市应有专门部门牵头,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做到各方配合。
 
反思之六:领悟自贡灯会“个中三味”,创造上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日企业经济文化,是经济与文化的“嫁接”。劳动者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精神文明。
 
前些年,有识者首创企业文化,而后又兴起了一股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热”,这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这次自贡灯会从川南移师江东,让上海人民在一饱眼福之余,也领略到企业文化内蕴的神奇魅力,意义不可抵估。人们从那一具具、一组组精美的彩灯中,能体察到自贡企业充满自信、洋溢活力的精神风貌和富有艺术细胞的形象。这样的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也必然是生机勃勃的,即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干部职工的思想也决不会“滑坡”、“疲软”。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民风.、民气!
 
说来也真汗颜,我们上海一些企业的文化生活相比之下却显得黯然失色了。有些工会搞的企业文化,仅仅局限于搞些书画展览、舞会、歌会之类,拿不出“海派”的企业文化,更不用说有一手象自贡灯会、绍兴黄酒节、潍坊风筝节那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地方民俗醇厚的“绝活”了。
 
其实,上海也是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都邑。如果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地区、行业的特点相结合,在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时代新潮的风貌,那么形成“海派”企业文化也是办得到的。但愿我们的企业家、企业的党务工作者,能从自贡灯会中领悟出“个中三昧”,创造出有上海外向型经济、科技、文化中心的现代化特色的企业文化来。